用心傾聽

用心為您做好診療,促進您身心靈的健康

2020/10/21

要睡睡不著;想醒起不來

失眠問題越來越普遍的另一個因素,
和現在大多數台灣民眾的生活方式脫不了關係。
一般民眾都知道人類每天作息有所謂「生理時鐘」的存在,
也就是當作息習慣一旦建立起來,
每天大約會在相同的時間想睡覺和起床,
醫學上我們通常將此種現象稱之為「睡眠節律」。
 
一般民眾都以為這種生理的睡眠節律正好是24小時1個週期,
事實上根據研究的結果,
人類的睡眠節律1個週期略大於24小時。
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每天不看時間僅憑開始出現睡意才上床睡覺,
我們會發現每天上床睡覺的時間逐漸微幅的往後延。
另外,
現代人因為平時生活作息不規律,
更容易擾亂睡眠的節律。
例如學生族群流行「夜衝」、上夜店,
或是上MSN、facebook到凌晨兩、三點才睡覺;
上班族週一到週五因為工作因素通常會比較容易做到早睡早起,
然而一到週末就產生「補眠」心態-睡到自然醒。
以上這些因素都會造成生理的睡眠節律和自己期望每天上床睡覺、起床的時間不一致,
變成想睡的時候睡不著,
早上該起床時爬不起來的窘境。
 
在醫院或診所裡可以使用「光照機」對失眠個案實施「光照治療法」;
在心理治療(心理諮商)中則可以教導失眠個案運用「時間治療法」,
以上兩種方式都能夠使個案紊亂的睡眠節律重新恢復規律。
 
回列表頁